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(Social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,SRMSC),是一项基于企业对社会、环境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影响,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评估,提供一种可行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 。它就像是一把尺子,用来衡量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得怎么样。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评估,给予认证,帮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,维护企业品牌形象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这不仅仅是一种认证,更是企业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指引。
:这是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的核心部分,关乎员工的基本权益。例如,企业要确保合理的上班时间,避免员工过度劳累,像一些工厂严控员工每周工作时长,不超过法定的 40 小时,加班也遵循相关规定并给予相应报酬;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,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,像建筑企业为工人提供安全帽、安全绳等;保障员工的薪酬福利,按时足额发放工资,缴纳社会保险,并且不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。
:企业需要在生产运营过程中,最好能够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。比如,采用环保的生产的基本工艺,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。一些化工企业投入资金研发新技术,减少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废水、废气、废渣的产生;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,像一些企业在厂区安装太阳能板,利用太阳能发电,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。
:在商业活动中,企业要秉持公平、公正、透明的原则。坚决杜绝商业贿赂行为,在与供应商、合作伙伴的合作过程中,不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;确保公平竞争,不采取恶意降价、诋毁竞争对手等不正当竞争方式,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。
: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,要热情参加社区的发展和建设。例如,参与当地的公益活动,为社区的教育、文化、环保等事业提供支持。一些企业会赞助社区的学校,改善教学条件;组织员工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,如垃圾分类宣传、关爱孤寡老人等。
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的领域里,有着一些国际通行的认证标准,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侧重点和影响力。
ISO26000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制定 ,从 2001 年开始着手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,2010 年 11 月 1 日正式对外发布。这个标准的制定可谓是 “众星云集”,有来自 99 个国家的 400 多位专家参与开发。它的适合使用的范围十分普遍,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组织,包括公有的、私有的,发达国家的、发展中国家的和转型国家的各种组织(但不包含履行国家职能、行使立法、执行和司法权力,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公共政策,或代表国家履行国际义务的政府组织 )。ISO26000 涵盖了组织管理、人权、劳工实践、环境、公平运营、消费者权益、社区参与和发展等七大主题,为各类组织践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全面的指南。例如,在劳工实践方面,它强调企业要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,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;在社区参与和发展方面,鼓励企业热情参加当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,为社区的繁荣贡献力量。不过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,ISO26000 只是社会责任 “指南”,不是管理体系,不能用于第三方认证 。
SA8000 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,于 1997 年 8 月由美国 CEPAA(Councilon Economic Prioriities Accreditation Agency)制定 。它的要素引自国际劳工组织关于禁止强迫劳动、结社自由的有关公约及其它相关准则、人类权益的全球声明和联合国关于儿童权益的公约 。SA8000 主要关注劳工权益,具体包括童工、强迫性劳工、健康与安全、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、歧视、惩戒性措施、上班时间、工资、管理体系等九大要素。比如,明确规定公司不得使用或支持使用童工,应确保员工的上班时间符合法律规定,标准工作周不得经常超过 48 小时,同时,员工每 7 天至少有一天休息时间,所有加班工作应支付额外津贴,任何情况下每员工每周加班时间不允许超出 12 小时,且所有加班必须是自愿的;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应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等。该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、任何行业、不同规模的公司,并能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。
BSCI 是由对外贸易协会(FTA)建立的一项全球倡议,现在被称为 amfori。它旨在通过促进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来提高全球供应链中的社会标准 。BSCI 本身不制定标准,而是采用 SA8000 作为审核依据。其审核重点包括 13 个方面,涵盖社会管理制度、工人的参与和保护、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的权利、无歧视、公平的报酬、合适的上班时间、职业健康和安全、不使用童工、对年轻工人的特别保护、没有不稳定的工作、没有债役工、保护自然环境、有道德的商业行为等。审核结果分为 A 级(杰出)、B 级(良好)、C 级(可接受)、D 级(不足)、E 级(不可接受)五个等级,不一样的等级有不一样的有效期和后续抽查要求。通过 BSCI 验厂,企业能减少因应不一样的客户要求而产生的额外费用,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,特别是在欧洲市场,BSCI 认证几乎成为了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 。
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的流程严谨且系统,它是企业迈向社会责任规范化的关键路径,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地了解一下。
: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申请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标准,是 ISO26000、SA8000 还是 BSCI 等 。不同标准有不一样的侧重点和适合使用的范围,企业需结合自己行业特点、规模大小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来做出选择。比如,一家主要是做服装生产且产品大量出口到欧美市场的企业,考虑到欧美客户对劳工权益的高度关注,可能会优先选择 SA8000 标准做认证;而一家多元化发展、注重全面社会责任履行的大规模的公司,或许会更倾向于 ISO26000 标准。
:确定好标准后,企业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培训。这包括对管理层、内部审核员以及普通员工的培训 。对管理层的培训,重点在于让他们理解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战略意义,以便更好地领导和支持体系的建设与实施;内部审核员则要深入学习审核方法和技巧,掌握如何依据标准对企业内部做全面、准确的审核;普通员工的培训旨在提升他们对社会责任理念的认知度和参与度,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白自己在社会责任履行中的角色和责任。通过培训,使员工了解标准要求和实践方法,为后续的认证工作打下坚实的人员基础。
:根据选定的认证标准,企业要制定和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文件,这是整个认证过程的重要依据 。文件通常包括政策、目标、流程等。例如,制定明确的社会责任政策,表明企业在劳工权益、环境保护、公平运营等方面的立场和承诺;设定具体、可衡量的社会责任目标,像在一段时间内将员工的职业健康事故发生率降低到某个水平,或者将企业的能源消耗降低特殊的比例等;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,规定如何在日常运营中贯彻社会责任理念,如在采购环节如何明智的选择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供应商,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如何确保环保措施的有效执行等。这些文件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,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制定,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。
:企业在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后,就可以向认证机构提交申请 。申请材料中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介绍,如企业的发展历程、业务范围、组织架构等;认证申请书,明确申请的认证标准和认证范围;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,展示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情况;组织架构图,清晰呈现企业的部门设置和人员分工;以及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文件,如前文提到的手册、程序文件、作业指导书等。这些材料要确保真实、准确、完整,全面展示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现状和努力。
:在认证机构对企业文件进行审核的同时,企业需要组织内部审核员进行深入培训 。内部审核员要熟练掌握审核的流程、方法和技巧,能够准确识别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。培训结束后,实施内部审核,对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、细致的检查。内部审核过程中,重点关注童工、强迫劳动、健康与安全、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自由、歧视、惩罚、工作时间、报酬等核心领域 。通过内部审核,查找并纠正存在的问题,不断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,使其更加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。
:认证机构在对企业提交的文件进行初步审核通过后,会安排审核员进行现场审核 。审核员实地走访企业,深入到各个生产车间、办公场所等,与各级人员进行沟通交流,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。他们会通过访谈员工,了解员工对自身权益的认知和保障情况;观察工作现场,检查安全设施是否完备、工作环境是否符合标准;查阅文件记录,核实企业在劳工权益、环境保护、公平运营等方面的执行情况。例如,审核员会查看员工的考勤记录,确认工作时间是否合规;检查企业的环保设备运行记录,评估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等。企业需积极配合审核员的工作,确保现场展示与文件所述高度一致,并提供真实可靠的证据。
:审核完成后,审核组将编制详细的审核报告,记录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、企业的优点以及改进建议等 。认证机构会组织专家对审核报告进行评审,依据严格的标准和客观的证据,评估企业是否符合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。如果企业满足认证标准,认证机构将批准企业的认证申请;若存在不符合项,企业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整改,整改完成后再次接受审核,直至符合规定要求,才会获得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。